守护迷途青春,重塑健康心灵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服务实践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福州市阳光天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自 2022 年承接福州市司法局、市妇联 "两类人员心理健康服务项目" 以来,深耕多区县社区矫正心理服务领域,始终将未成年群体作为核心服务对象。历经三年实践探索,中心以专业服务为基石,逐步构建起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工作体系。为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效,现基于一线服务经验,系统梳理未成年社矫对象心理服务的实施路径与成效,从需求评估、干预策略、资源整合等维度剖析服务现状,并结合实务痛点提出兼具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的优化对策,为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心理服务体系提供实践参考与路径思考。
一、未成年犯罪原因分析
(一)犯罪类型特征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未成年人触犯经济与暴力类犯罪的情况较为突出,比如小偷盗窃、聚众斗殴、网络诈骗等 。这些犯罪行为背后,折射出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复杂的心理需求与行为偏差。
(二)犯罪心理因素
1. 主观心理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探索的关键时期,内心充满对冒险和新鲜事物的渴望。这种强烈的冲动,驱使他们在好奇心的支配下,涉足非法活动领域。同时,青少年群体对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的追求极为强烈,使得他们极易受到同伴影响,在团伙活动或同伴压力下,做出违法犯罪行为。此外,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好动且热衷交友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误入犯罪歧途的风险。
2. 客观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如家庭暴力、父母忽视等问题,会使青少年缺乏安全感和关爱,从而增加其参与犯罪的可能性。在学校环境中,学业挫败、校园暴力和欺凌等情况,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导致他们通过犯罪行为来宣泄愤怒或寻求权力感。
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状况统计分析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本次统计涵盖22名长乐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其犯罪时的平均年龄为16.6岁。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占比高达81.8%(18人);家庭居住情况显示,大多数与父母共同居住;而在父母婚姻状况中,离婚家庭或留守儿童、父母疏于管教的有19人,占比86.3%,这一数据表明家庭完整度及父母关系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影响不容忽视,需深入研究。
(二)不同维度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1. 父母婚姻状况影响
在这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对不同父母婚姻状况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ScL-90测试中发现,除“偏执”项目外,父母离异的被试在各项心理健康指标上的分值普遍最高。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无法获得完整的父母关爱,内心会产生缺失感。加之单亲照顾不周,易引发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情绪,使其看待事物更加偏激,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不友好态度。同时,看到其他同学享受父母陪伴,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自信心受挫,甚至可能将父母离异归咎于自身。
2. 居住情况影响
从不同居住者的对比来看,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指标分值相对较低。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作为长期稳定的陪伴者,能给予子女充足的安全感,有助于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人格发展和情绪管理的稳定性。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存在的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其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潜在威胁。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个人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问题,需要多方协同合作,形成有效的干预合力。
三、改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一)丰富心理健康服务形式
目前心理健康服务,主要以心理测评、心理讲座、个案咨询等多样化形式进行。通过定期开展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对自身心理状况的认知;借助个案咨询,深入了解每个矫正对象的心理问题根源,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同时,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健全心理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改善敏感、焦虑、自卑、敌对、迷茫等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其心灵优化和人格健全发展。接下来考虑增加家庭咨询,帮助改善家庭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未成年矫正对象提供有力的家庭支持。
(二)实施分级分类心理辅导
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文化层次等差异,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和心理辅导。对于年龄较小、文化层次较低的矫正对象,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对象,注重建立信任关系,采用温和、耐心的辅导方式;针对不同犯罪类型的矫正对象,结合其犯罪动机和心理特点,制定专门的心理辅导内容,帮助他们解决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我评价、挫折应对、未来规划等方面的心理困扰,使其放下心理包袱,以积极的心态安心接受社区矫正,顺利回归社会。
过去三年,福州市阳光天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服务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中心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既是法律执行的一部分,更是社会治理精细化、人性化的重要体现,是对未成年人未来发展的关键投资。帮助一个迷途的少年重返正轨,不仅挽救了一个个体,也温暖了一个家庭,更增添了一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未来,我们也希望能继续在司法局的持续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照亮回归之路,为预防未成年人重复犯罪、促进社会和谐贡献更坚实的力量。